如何评价日本昭和女歌手杏里?
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:杏里出道之初,便选择了欧美流行风格的路线,1978年的《杏里 -apricot jam-》以尾崎亚美创作的《オリビアを聴きながら》为亮点,随后几年,她的音乐作品多次融入了尾崎亚美的独特韵味,如偶像歌手松田圣子的《天使のウィンク》等,都体现了那个时代的西化前沿气息。
尽管那时山口百惠的光芒依然耀眼,而渡辺真知子的《かもめが翔んだ日》和《迷い道》依然占据音乐界的主流,但杏里的音乐显然在试图打破常规。然而,她与“City Pop”这一标签的紧密联系,实际上发生在她音乐风格转变之后,1978年吉田美奈子的Soul/R&B风格专辑《LET'S DO IT -爱は思うまま-》已经预示了这一趋势的来临。
转折点出现在1982年的《Heaven Beach》,角松敏生的R&B/Fusion旋律在此刻惊艳亮相,为杏里带来了全新的形象。以《二番目のaffair》和《Last Summer Whisper》为代表的音乐,将她推向了80年代的舞台中心,那个我们熟悉的杏里正式崭露头角。
我个人的喜好更偏向于那些融合黑人味和80年代香港浪漫的旋律,而《Timely!!》正是如此,它在保留欧美流行元素的同时,也融入了动感十足的80年代曲风,特别是《STAY BY ME》,它像是泡沫经济时代的浪漫挽歌,同时角松敏生的才华在此刻熠熠生辉。
然而,1986年之后,杏里与角松敏生的合作告一段落,音乐风格虽然还在延续,但作曲人员的变化使得她的作品开始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。进入90年代,杏里逐渐摆脱了单一的黑人风味,她的音乐风格愈发丰富,不再局限于一个固定的框架,这在《MOANA LANI》和《MIND CRUISIN'》中尤为明显。
对于一位音乐人来说,这种风格转换是必然的,但角松敏生为杏里带来的光环使人们对她的变化产生了特别的期待。那些曾经的标志性作品,如与角松敏生合作的佳作,成为了我们记忆中杏里的标志性形象。我们究竟是被作为歌手的杏里吸引,还是被她与黑人音乐和角松敏生的结合所打动,这个问题也许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她已经成为那个时代音乐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总之,杏里的音乐旅程是一段从西化前沿到融合多样风格的探索之旅,她的每一步都反映出时代的变迁和个人风格的演变,成为昭和时期音乐界的一颗璀璨明星,被历史铭记。